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小题专练(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矛盾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D.发展和实践的观点
解析:B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 )
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结合汉字的构成思维,考查哲学原理,“胖”属于正常状态,“瘦”是病,得治,属于胡乱联系,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主观猜测和瞎想,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材料中的思想方法,是一种主观推理,纯属主观猜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②不符合题意。
3.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解析:C “蝴蝶效应”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4.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这些观点( )
A.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
B.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
C.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
D.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
解析:选C 题目中,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英国大使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这些观点充分证明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故C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5.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解析:D题干中“全局者”“一域”“万世”“谋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排除。
6.民间有“印堂发黑,乃凶兆也”的说法。中医认为,印堂是人体几条重要经脉的汇集之处,如果印堂呈现其他颜色,往往意味着相关脏腑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相反理解
C.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
D.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解析:选A 中医认为相关脏腑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导致印堂呈现了其他颜色,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项正确;B项说法不科学;材料中“印堂发黑,乃凶兆也”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哲学上所说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脏腑出现病变而导致印堂呈现其他颜色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材料中不涉及人为事物的联系的问题,C项不选;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
7.田忌赛马的故事是一个以劣胜优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部分出发
B.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C.要注重整体内部结构的有序排列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C 田忌赛马的故事强调了要注意整体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故C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AD说法错误,排除。
8.读漫画《各有标准》,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
A.发挥意识能动性 B.把握规律性
C.从整体着眼 D.具有创造性
解析:选C 漫画中二人用不同的标准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是没有全局观念的体现。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故C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9.蜗牛慢慢往葡萄藤上爬,被甲壳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的哲学寓意是( )
A.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B.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解析:C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的统一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A项不能入选;寓言故事中未涉及共性和个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故B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寓言故事中蜗牛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重视了量的积累,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D项与题意无关,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10.1935年,无产阶级战士方志敏曾描绘过令他心驰神往的“理想中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富裕将代替了贫穷……”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印证了方志敏的预言。下列名句与方志敏的“理想中国”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B.人性最深切的需求也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解析:选C 方志敏的“理想中国”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故C项表述与“理想中国”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A项表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11.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 )
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解析:D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算命”是以新的形式掩盖旧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要求。
12.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主要说明了( )
A.事物的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B.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题干中对微博的评价既看到其存在弊端,又看到其有优点,且优点是主流,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目无关。应选D项。
13.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第一代薪柴,第二代煤炭,第三代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说明,我们要( )
A.敢于否定一切 B.不断征服自然
C.抛弃传统观念 D.勇于开拓创新
解析:D 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己否定自己,勇于开拓创新的过程,D符合题意。
14.如图漫画《普遍方法》(赵汀阳)( )
①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 ②否定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讽刺了一些人没有尊重规律 ④坚持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漫画中的某人用钓鱼的方法去捉鸟,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也讽刺了一些人没有尊重规律,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
15.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 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 ③创新就是独创,独创就是创新
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创新不是单纯地否定真理,这是对材料的误解,故排除。创新就是发扬那些先进、正确的,抛弃那些过时、错误的理论,这就是“扬弃”,故②说法正确。③说法不科学,创新需要独创,但是也需要借鉴,吸收合理的经验,独创就是创新的说法过于武断,故排除。④是创新的一个方法论要求,就是不断研究新情况,做到与时俱进。故本题答案选D项。
16.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③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题干强调理论创新的过程及作用,因而①②符合题意;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排除;④与题干主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