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 网络构建
2、 知识梳理
1、 全面理解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特征
侧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
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
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
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区别联系的三个特征:
2、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联系: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影响部分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全面理解系统优化论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三、易错辨析
1、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区分没有明确的界限
3、人类能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4、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5、事物的整体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7、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8、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9、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的认识
10、办事情要着眼于局部利益
四、热点链接
1、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3、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民间有“印堂发黑,乃凶兆也”的说法。中医认为,印堂是人体几条重要经脉的汇集之处,如果印堂呈现其他颜色,往往意味着相关脏腑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相反理解
C.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
D.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5、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 )
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增加睡眠具有很高的货币价值。研究者通过分析健康与睡眠的相关数据,发现平均每周睡眠量增加一个小时会使工资在短期内上升1.3%、在长期内上升5%。当然,这些工资增长并不全是由睡眠直接引起的,如果你周围的工作者因睡得好而稍稍提高了效率,那可能会让你也更有工作效率。这说明 ( )
①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同等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发挥睡眠对收入增加的决定性作用
④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提出“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