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的多样性。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2、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 、 和 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 。
3、文化遗产,是 重要标志。它们不仅对于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 具有独特作用,是 。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也是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 。
5、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 。
文化是世界的, 。
%1、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
7、(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 ,又要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首先要尊重 。
(2)坚持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 的原则,即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8、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
判断:新的传媒的出现完全取代了旧的传媒。
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 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能够 ,已成为当代文化传媒的主要手段。
10、(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 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建筑,被称为
(3)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
具有深刻影响。
11、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应时而变。
(2)鲜明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
、民族 和民族 ,是维系 。
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12、传统文化的影响
(1) 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的传统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2)传统文化如果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从时代的需要看)
13、对于传统文化中 ,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 ,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对待传统文化,还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做到“ ”
%1、 文化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继承的 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 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 ,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 。
文化创新的根基 。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 注入 的努力之中。
17、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
18、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 ”和“ ” ;
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和“ ”倾向。
养儿防老,学习美国人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就是不孝顺的。( )
养老就该跟美国人一样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养儿防老已经过时。( )
%1、 自主复习
活动一:自读书本 梳理考点
第%1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的横向积累
考点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2、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的含义?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
(2)文化遗产含义?文化遗产的价值?
3、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4、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考点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因?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
(2)坚持原则?
(3)对我们的启示?源:21cnj*y.co*m】
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考点4、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
考点5、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
2、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的形式?
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
大众传媒的作用?
注意:区别传播途径和手段
考点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 意义?
2、 启示?
第%1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纵向积累
考点1: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具体体现、具体形式
(1)传统习俗的含义?作用?
(2)传统建筑的继承作用?
(3)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作用?
3、传统文化的特点?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2)从时代的需要看?
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考点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意义
把握好二者关系,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点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就文化自身传承而言的?
考点5、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
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考点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考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 文化创新的意义?
2、 文化创新的途径
(1) 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3、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涵?
(%1) 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考点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
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倾向。
活动二:对照考点 建构体系
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多样性 文化遗产 整体和部分
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
(横向)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怎样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原则
含义
途径
文化传播 手段
意义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要求)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什么 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腐朽的落后……
(为什么) 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如果一层不变……
文化继承
(纵向)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批……推……
(怎么样)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教育
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必要性
文化创新 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 意义
根本途径、基本要求 立足实践
怎么样进行文化创新?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基本途径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主体:人民群众
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其他……
%1、 质疑答疑
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不仅对于研究人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5、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6、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各国文化趋同。
7、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8、在中外文化交往中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一切文化。
9、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0、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起积极促进作用。
11、我们要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12、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13、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1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5、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6、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8、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中要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19、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10、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发展
四、典题精练
一、2018年高考题
1(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5(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题文)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9(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二、2018年模拟题
1.(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
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 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综政治试题)2018年3月9日,以“梅花汇聚戏码头” 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23位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戏曲艺术家,给武汉戏迷带来了京剧、徽剧、昆剧、越剧等十余个剧种的精彩演出。参演者表示,武汉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戏曲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③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2018届高三5月模拟联考文综政治试题)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 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 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 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不足的忧虑
③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 ④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18年高考政治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一))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小诗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珍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
这启示是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
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知晓,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