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铭记光荣校史 赓续优良传统”献礼平中八十华诞主题微团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建校80周年。 24日下午,我校已退休党员吴杰老校长给平中师生带来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主题微团课——“铭记平中光荣校史 赓续红色优良传统”。高一、高二学生代表,青年教师周爱娟、卜雨辰、周凯等,张杨副校长、学生处庄燕青主任、团委周林林书记也一并出席了活动。
平潮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老校,她创建于风烟弥漫的1941年,拥有着红色革命基因。老吴校长介绍说,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18日,日寇侵占南通城,继而侵占了整个南通地区。由于日寇侵占了南通城,所以,城里的学校大部分停办了,没有停办的学校要进行奴化教育。
1941年,李港乡徐策安先生为了子女和社会青年的入学要求,借天后宫古庙(即今天的大李港小学)创建了南通县中三分校,后来改成私立平潮中学(南通县中原来办在金沙镇,由于日寇侵占金沙,便搬到四安镇温家桥,我们学校是她的第三分校。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们学校再没有办在乡下的必要了,于是借平潮小学的教室又开学上课了,开始时称县中分部,后来改成平潮中学,这个“县中”指的是办在市区的县中,即原来的“崇敬中学”,现在的实验中学。)
除了介绍学校的创办历史,老吴校长还向在座的师生介绍了学校创办时的教师组成、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师生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平中抗日进步活动、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平中烈士、由平中走出去的社会杰出校友等等。 老吴校长介绍,根据统计,平中在天后宫创办四年中,先后有二十二人参加中国共产党,一百多人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队伍,九人牺牲在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沙场上,其中有平中地下党的创始人李济明,忠贞不渝的新闻工作者陶迅,牺牲在解放前夕的区委书记张坚(原平潮区委副书记李海清的弟弟),一腔热血洒疆场的戴其恒(原李港乡小学教师戴光祖的叔父),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胡宇(原我校老教师胡宙的哥哥),把青春献给人民解放事业的王步云,还有父母早己去世,现在家中既无长辈又无后辈的于思汉等。当年平中共有学生800多人,将近一半人先后参加革命,其中不少是有钱人家的子女。
老吴校长说,“当时革命条件非常艰苦,平中学生还是铁了心跟共产党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奥秘就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真诚抗日,坚决抗日,同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形成鲜明对照,从而赢得了民心。”
读历史,知来路。续传统,志奋斗。
那么,亲爱的平中人,“平中优良传统”是什么呢?在平中工作了23年、满头银丝的87岁老党员——吴杰老校长动情地说:“教师,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尽责尽力,全心全意教好学生;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好学,身在教室,心忧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跟党走!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投笔从戎,为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他们奋力拼搏,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
最后,老吴校长勉励新一代“平中人”继承和发扬平中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振兴中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本次主题团课是一堂以党带团、薪火相传的校史专题课,是一堂感人至深、赓续红色优良传统的精神洗礼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伴着抗日的烽火诞生,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前进,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崛起,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已经矫健地走过了八十个春秋。八十载艰苦创业;八十载流金岁月;八十载春华秋实。正如校党委书记孙钢校长所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平潮中学将以八十岁生日为新起点,精心绘就平潮中学“十四五”发展蓝图,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学生处 团委
摄影:李霞
组稿 编辑:季红花
审核:张杨 周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