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他是个好人,老实人”
——漫忆平潮中学老书记、老校长吴杰同志
无论在平潮中学校内,还是校外,只要一提起吴杰的名字,他的同事、学生、校友和家长,只要是熟悉他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句话:“他是个好人,老实人。”
平潮中学从1941年创办至今,在77年的校史上任职一把手的书记、校长(曾一度主管学校工作的副职领导除外)前后有20人,其中吴杰连任时间竟达16年之久,这不仅是平中校史上任职时间最长领导人,恐怕在通州教育史上也不多见。
吴杰,1935年出生于南通县平潮镇一户小商之家。1954年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先后担任平潮小学教师,新三十里(今平东)小学、陈桥初中校长,平潮区督导组组长。由于他工作负责,教学认真,为人笃实,作风正派,1973年秋调入平潮中学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文革期间的职务,相当现在的副校长之职)。1974年晋升该校党支部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此后一直担任平潮中学书记、校长,直至1990年退居二线。二线后又任协理员,直至1996年退休。
吴杰同志曾经说过,学校的一把手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不是为官而官,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而是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地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实在在地办实事,服务学校,心在师生,让领导放心,使群众满意。他初来到平潮中学时,心里也有点担心,那时“文革”尚未结束,平潮中学是当时全县出名的动乱学校,派性厉害,矛盾激烈。吴杰利用大会小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要三不要”指示,即“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他深入调查,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派思想工作。在每周一次的教职工会议、双周一次的校会、每月一次的支部会结束时,他都要亲自领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历史歌曲,而且一直坚持到他退居二线。他常说,革命年代,共产党靠团结的力量战胜了敌人,今天我们要靠团结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所以“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平潮中学的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79届学生孙志均数学高考成绩是满分100分。当时阅卷人员看到他的答卷感到惊讶,不仅答题与标准答案几乎一致,而且书写清晰工整,无一点涂改,于是产生怀疑,是否考前有人透露了试题或考场上作了弊。后经过调查,该生当年参加南通专区高中数学竞赛曾获得第一名,这才使阅卷人员放了心。该生后来被南京大学以优惠条件抢先录取,毕业后又获香港大企业家王宽诚资助赴美留学,并获得物理和计算机双学位博士,成了一名高科技人才。再如,1985届学生邵滨军,高考语文成绩是全省唯一的满分,那年高考作文题是“给光明日报社的一封信”。邵滨军勇于创新,独抒己见,他写的主题是向光明日报社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和整改措施,文章形式是中国书信的传统格式,文章语言是文言文,经阅卷组人员共议,一致同意给了满分。据资料所载,邵滨军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第一个以文言文形式书写作文并获得满分的考生。邵滨军当年被深圳大学中文系录取,是深大首批高材生。毕业后曾任《光明日报》驻深圳记者、深圳文化馆馆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万科房地产企业家。他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稿费、奖金、工资先后赞助特困生和家乡基础建设1000多万元。
吴杰同志关心他人,严于律己,碰到利益关系,首先想到的是广大教职员工。1984年学校新建了一幢四层教工宿舍楼,这是平中历史上第一幢“豪华”楼,他把新房分给缺房和少房教师,自己却住在一间低矮陈旧的老房里。1989年,为了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他又不辞劳苦,跑上走下,在校外征得部分土地解决了八名教职工(通称“八大家”)的住房问题,自己仍然住在原处。上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尊师重教,连续两次以40%的比例增加教师工资,他大公无私,尊师爱才,把这些名额分给了资历深厚、基础扎实、教学出色的同志,连当时工资较高的老同志钱思平、沈湛卿、徐洪辑、徐沈平等都加到了。1987年教育系统开始评定职称,他是学校职称评委之一,可他几次都不申报高级职称。笔者不理解,曾问他,你是老领导,老资格,为何不申报高级职称?他回答:“现在名额少,我学历低,应该让给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的一线教师,我等等再说。”直到他二线后的1995年,上级对老同志职称评定有所倾斜(照顾)时,新任校长王炎斌动员他申报了,他才被评为高级职称。他很重视培养中青年干部,关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他任职期间先后培养提拔了管义清、张耀祖、李启昌、陆永娟、陈勇飞等优秀领导干部,培养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省特级教师丁永和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张秀杰等名师。
吴杰虽身居领导,工作忙碌,事务繁多,但他一直坚持教学,带头上课,而且是任教两班高中政治课。他身先士卒,每天都在学生晨读前到校,下午学生全部离校后回家。他严于律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上班时总是集中精力,阅读书报,了解形势,制定规划、总结工作,或是认真备课、下班听课、找师生谈心。所以在他主政时期,学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招生虽是全县二类生源,可高考成绩却名列全县前茅,1987和1990两年高考成绩竟排名全县第一。他所任教的高三政治,高考成绩一直领先全县。据资料记载,1990年全县政治高考均分66.72分,而他所教两班政治均分为67.54分;1991年全县文科高考政治均分69.05分,而他教的文科班政治均分71.5分,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赢得市县许多学校的政治教师来校取经学习,他也多次应邀为市县举办的政治研讨会上公开课、示范课。
关心他人,一心一意为教职工服务。上世纪70年代末,平潮中学的李启昌和钱梁两位老师响应党的号召,去西藏支教。为了使他们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他帮助两家解决了不少困难。他到平潮镇找领导协商,为李家要了一间公房,并设法将李的爱人从较小的回纺厂调到当时在县市颇有名气的大厂——江海电容器厂。还费尽口舌,帮助钱家调解与邻居的矛盾纠纷,等等。总之,谁家有困难、有矛盾,只要他知道,或找到他,他都尽力帮助解决。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这是吴老书记的最大本色。学校教师的进出,人事的变动,每年的招生分班,他从不个人说了算,都是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再交给分管领导办理。上世纪80年代初,本人在平南学校(当时是一所小学戴高中帽子的学校)工作,因爱人、孩子居住在平潮镇上,为照顾家庭,想调到平潮中学。几次找他,他虽然对我也比较了解,因为我曾于1978年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因照顾家庭未读),教学成绩也较突出,几次在全县中学数学研讨会上介绍教学经验,在报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但他都没有直接答复我,说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来是分管教学的钱宝权主任通知我,说在领导班子人事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我调进平潮中学工作。他儿子吴冰1985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平潮中学,为了让儿子打好基础,适应高中教学,他让吴冰到基层——五接中学锻炼,一年后听说儿子教学有进步,师生反应好,才让他转回平中。在平中,尽管吴冰教学不错,1992年辅导学生参加南通市化学竞赛有四人荣获一等奖,江苏省竞赛荣获二等奖;1994年自制教具《热化学演示仪》荣获通州市一等奖;先后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省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这在同龄教师中可谓少有,但他一直让儿子蹲在教学一线,不予提拔。直到他退休前一年1995年,时任书记兼校长的王炎斌,看到吴冰忠厚笃实,工作勤奋,教学成绩显著,提名并通过群众选举,才当了平潮中学工会副主席。
还有一些令人颇为感动的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到金沙开会,由于交通不畅,公交车很少,有时散会迟了,他乘公交车只能坐到南通、唐闸,然后披星戴月步行回校。他每次出差的车旅费都要先交给主管后勤的钱锦良副校长审批后再到会计室报销。上级领导来校视察、办事,他除了礼节性地接见外,中午都由相应部门的领导陪同吃工作餐,自己从不陪吃,只有市局一把手来校时他才奉陪到底。他家里有大事,如父母丧事,爱人生养、儿子结婚等,他从不惊动他人,办事从简,若有知情的教职工送他慰问金、彩礼,他都如数退回。
人老心不老,全心为教育,忠心爱学校。退居二线后,吴杰依然同在职时一样,每天按时上班,协助校长做好学校工作。1990年社会企业家吉文林带着项目挂靠学校,建立校办厂——江海钣焊厂。他不辞辛苦,跑上跑下,早出晚归,仅用三天时间就为吉文林办好了营业执照。后来吉文林的企业越办越大,越办越强,使平潮中学走上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辉煌发展之路。1991年平潮中学五十校庆,为了展示学校五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他一人担负起编写平中校史上第一本《校庆纪念册》和《平中英烈》的重任。为了收集烈士资料,他日思夜想,走东奔西,采访了数十位烈士的家属亲友、领导同事,查阅了数十本历史资料,使这本《平中英烈》在校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本红色辅导教材。1996年学校创建南通市重点中学、1997年创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以及后来的校庆60年、70年,他虽年迈,且身患严重胃疾,但为了学校事业,他依然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各类创建材料和校庆的筹备工作。
退居二线后,通州教育局曾调他到局里做干部人事考察工作,他带着一名助手跑遍通州几十所学校,认真调查,听取各方意见,发现并向市局党委推荐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后来被提拔为教育局局长的张宏俊、诸培国,担任完中校长的吴晓辉、邢斌、羌建中和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等人。这些同志后来都在各自岗位上为通州教育的健康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吴杰同志有一个特长——酷爱音乐。他年轻时就喜欢吹拉弹唱,工作后又曾担任过音乐教员。所以一退休他就联络平潮镇的一些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组建一支文艺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几年来先后到中小学、工厂农村、街道社区、敬老院等单位义务演出40多场。由于内容丰富,演技精彩,深受群众欢迎,平潮中学一位老同志说:“看吴杰他们文艺队的演出,不亚于在电影院看电影。他的二胡独奏,节奏明朗,音韵和谐,实在令人百听不厌。”南通电视台曾以特写镜头播放他在濠滨夏夜演出的场景,《江海晚报》曾以“吹拉弹唱”为题对他们的演出进行过报道,还刊登他和其他三位艺友联演的照片,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记得毛泽东主席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吴杰老书记、老校长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勤做好事、乐做善事的人,真是难能可贵啊,所以今年教师节他获得了江苏省委组织部颁发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十年‘老支书’纪念”证书,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赞誉——是个好人、老实人。
作者简介:周玉甫(1941—),泰兴人,1966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02年退休于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随受原校返聘,于2012年正式离开教育岗位。已发表文理各类文章1600多篇次,出版《玉甫散文选》《难忘的岁月歌声——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曲选评》《文游集》《珠算口诀析注》《杏坛信步——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屐痕》等专著。
联系方式:手机15162827011,邮箱tzyufu@163.com